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对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教学部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高职公共课教育新特点,从教师党员专业实际出发,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导向,以“尚德启智,敬业爱生”为理念,创建“红色领航 双桥行动”特色党建品牌,实现了“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以“红色引擎”,“双桥”驱动,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融合,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激发了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开拓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创新主题党日,擦亮党建“底色”。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基础制度,公共教学部党总支持续创新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在植树节到校心理健康园艺疗法实践基地——“心灵驿站”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与学生志愿者们一起挥锹铲土,厚植新绿,建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观念。活动被《安徽教育网》宣传报道。在端午节到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浓情端午节”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宣传端午文化知识,举办包香包、识草药系列活动,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与传统价值。在母亲节赴包保社区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体验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带领社区居民们了解、体验“漆扇”非遗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此外,赴我校包保社区开展“反对浪费 厉行节约”文明实践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赴发能国际城社区开展“以旧换新倡环保,书香传递满亭城”为主题的捐书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居民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培养厉行节约、物尽其用、循环节约的环保理念。该主题党日案例获评为全校两个年度优秀案例之一。通过打造特色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服务学校师生、社会民众,擦亮了党建底色。

开设“阳明讲堂”,提升赋能“成色”。为贯彻落实学校深化“五育”建设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公共课教师赋能学校建设发展的能力水平,公共教学部发动所属教师,推动副高级以上教师全覆盖,组织开展“阳明讲堂”特色系列讲座活动。第一期“专升本大学语文的学习与备考”,指导学生专升本备考经验。第二期“‘滁州四亭’的文学文化价值”,邀请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专家与师生共同探讨欧阳修的文学遗产及其文化价值。第三期“大学英语B级考试备考指南及答题技巧”,为考级同学加油助力。迄今为止,“阳明讲堂”已开展七期,讲堂座无虚席,活动力度大,参与面广,互动性强,总参与量达到3000余人次。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在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名家名作、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涉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了文化常识、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健康发展。

发挥专业特长,保持教育“基色”。公共教学部党总支动员、鼓励党员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师生发展。第一支部“汉语桥——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品牌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普通话训练辅导,举办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促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普及质量,党员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在校赛、省赛中荣获多项奖项。第二支部“英语桥——亭城E语”组织全校范围内的线上线下大学生英语B级和四、六级考试辅导,在考前给学生们“提神醒脑”,受众面广,通过率高。党员深入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月朵驿站”,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一对一地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实际需要。党员教师运用其所长服务师生,履职尽责,用爱保持教育基色。

凝聚党建合力,凸显发展“亮色”。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第一党支部书记带头进行了《大学语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将“汉语桥”党建特色品牌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拍摄的党课《追寻信仰之光,铸牢忠诚之魂》获校推荐至市委组织部;第二党支部书记带领团队取得了校课程思政比赛一等奖;公共教学部党建课题“党建引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立项2023年市党建办重点课题并结题;师德师风建设成果突出,总支书记、支部委员分别获得2023年度市“最美家庭”、“最美书香家庭”称号,部门教师获得滁州市2024年“百姓学习之星”称号。一年来,在教科研立项、教学能力大赛、横向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培训等方面均实现了历史突破,达到新高,有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赋能学生更好成长,服务地方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图/文:李雅,初审:张成,复审:张晓慧,终审:张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