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团学动态

首页 >> 团学动态 >> 正文

逆行武汉的白衣战士,有我城院学子的动人风采!

发布日期:2020-03-13    点击: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全社会高度赞誉。

——习近平在2018年首个“中国医师节”上的讲话

2020年庚子鼠年春节,随着时间的脚步如约而至。不曾想到,一种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病在湖北武汉突然爆发,彻底打破了原本喜气祥和的节日氛围。同时恰逢“春运”期间人口大规模迁移,疫情自武汉和湖北迅速蔓延到全国,一时间,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中国告急!

面对着严峻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协调指挥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执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领导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正式打响!

遏制疫情蔓延,武汉是关键!为了缓解疫区医务人员紧张,包括我城院学子在内的全国数千名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自1月27日前往武汉紧急驰援!在这其中,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同时也是关于城院优秀学子践行母校“修德立身,精技立业”校训以及“大爱无疆,医者仁心”人生誓言的光辉写照!

端光丽:“不忘恩,不辜负”

端光丽,1999年就读于我校助产16班,毕业后先后工作于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电力医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担任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班护士。在这次驰援行动中,她作为长宁区援鄂医疗队19名队员的一员,于1月28日奔赴武汉抗击疫情。

抵达武汉后,对于端光丽和她的同事们来说,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个小时,每一分和每一秒都像是在战斗。经过专业培训之后,他们迅速地进入了工作状态。由于穿戴多层防护服每次都要花近半小时时间,为了早点进入工作状态,他们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抵达医院,先是手术衣,然后隔离衣、白大褂,然后又是一层隔离衣,最后再加一层防护服......全身上下都被紧紧地裹起来,呼吸困难,四肢活动非常不便,相互交流必须靠大声呼喊。平时已经熟练的不能再熟练的雾化、输液、换水、穿刺、通气、记录,以及其他帮助患者喝水、吃饭、翻身、如厕等护理操作,如今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几个操作动作下来,就是一身汗,简直一刻也停不下来!在下班返回住处的路上,端光丽在手机上写下了这样一番话:

“鼻梁二度压疮,汗湿的衣服,泛白的手脚……只要疫情终止,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患者问我:‘你来自上海?这么远,真的太不容易了。’,我满是感动,患者生病了,也不忘关心我们!谢谢所有关心我的人,我们一定会努力!不忘恩,不辜负!”

不忘恩,不辜负,端光丽似乎永远是班主任张璇老师脑海中的那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小姑娘。据张老师回忆,端光丽虽然个头小小的,但正能量满满,性格开朗活泼,正直善良,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做事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向善,在校期间多次获奖学金,实习期间她也是优秀实习生啊.......

端光丽牢记着毕业戴上护士燕尾帽时的庄严宣誓,藏起了自己内心最柔软的牵挂。她相信,“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光丽,母校和老师为你心疼,更为你自豪!

王吉文:主动站上防疫第一线

“今天是到武汉的第八天......(我们)工作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太康医院重症监护室。每天工作6-8小时,期间无法喝水吃饭,无法上厕所。因为目前各种防护用具比较紧张,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做好个人防护。”

—— 王吉文抗疫期间纪录

写下这番话的王吉文,此时正忙碌在泰康医院的重症病房里,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患者的情况和仪器上不断变化的数字。在这里的每一天,他几乎时刻都要与死神对视,和赛跑。

在他现在的工作单位——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吉文已经在重症ICU工作了近六年,对于各类重症病人也已经见过不少。但像这次病症如此凶险,工作强度如此之大,甚至本人的生命健康都面临直接威胁,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虽然他的工作不像护士那样不断来回奔走,但是保持精神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无疑也并非易事。由于防护服相对封闭,呼吸困难,人体的热量内部循环,大脑缺氧的情况不时会发生,需要不断及时地调适自己的视线和身体状态。在连续工作第八天以后,由于多次的消毒洗手,他的双手和小臂已经出现发红破皮的情况,每一次洗澡,穿防护服和身体出汗所带来的疼痛感已经成为每一天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这不仅是肉体的考验,更是灵魂的淬炼。

但是他没有退缩,更不会后悔。在申请加入本次驰援武汉的“请战书”上,他这样写道:

因为需要,迎难而上

攻坚克难,众志成城

希望以我有限的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

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

这些质朴的文字,就像他宽阔厚重的背影那样,坚定如山,温暖人心。

同学们,记住你们学长的名字吧!他,是2014年毕业的城院学子王吉文;他,正在武汉!

张余露:为支援武汉,她决定推迟婚期

张余露的决定,的确有点出乎家人的意料。

这个青春美丽的城院女孩,2017年毕业前顺利通过了护士资格考试,2018年又成功考上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护士。在父母看来,张余露一直是他们聪明上进的乖女儿;在护理初专5班的老师们看来,她是一个学习刻苦,热爱集体,尊敬师长的好学生;在领导和同事看来,她又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专业能力出色的好员工,好同事。按照计划,她将于今年年初完成自己另外一件人生大事——结婚。

和心爱的人走入婚姻殿堂,做一个身披洁白婚纱的美丽新娘,几乎是每个女孩的终极梦想之一。之所以加上之一,是因为张余露接下来的决定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梦想或者意义,除了拥有美满的婚姻家庭,还有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和责任!当看到武汉疫情肆虐,很多医院因医务工作者感染而人员匮乏时,张余露做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个重大决定——推迟婚期,支援武汉!

这个决定带来的震撼,难以言喻。因为想必每个人都清楚,此行多风浪,此行多艰险!这份“虽有千军万马吾往矣”的决绝和勇气,竟会在一个青春芳龄的女孩身上绽放地如此光辉夺目!在前往武汉工作数日之后,有滁州媒体发现并报道了她的事迹,因此更多人认识了这个带着婚约出征的“准新娘”。

张余露在武汉每天工作的诸多细节,同其他驰援武汉的数千名医务工作者一样,大家从其他很多的故事和报道中得到了解和印证。而更令人难以释怀的,却是她工作之余的这些照片:

这个本应在家精心打扮筹备自己婚礼的美丽女孩,短短几天,脸上因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留下一道道深刻的勒痕,此时她手部的皮肤已经开始红肿开裂,趁着接班赶紧扒几口已经凉掉的盒饭......每次从住处出发之前,她有时照镜子会忍不住鼻子一酸,自己还能做一个美丽的新娘吗?

但还来不及多想,同伴的呼唤已经响起:该出发了!因为病人需要她们!中国需要她们!

除此之外,还有数名城院优秀毕业生同样加入了驰援武汉及地方疫情防控工作,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令母校为之骄傲的名字吧

马红秋;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杰出校友,安徽首位援鄂专家;

端光丽;毕业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1999级助产16班,现为上海市长宁区源鄂医疗队队员;

李苗苗;毕业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高专护理11班,现为滁州市首批出征武汉人员;

杨倩倩;毕业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现为滁州市首批出征武汉人员;

张余露;毕业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12级护理初专5班,现为滁州市首批出征武汉人员;

王吉文;毕业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11级护理135班,现为滁州市首批出征人员。

周玉娟;毕业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00级高护3班,现为蚌埠医学院二附院援鄂医疗人员;

付静;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14级毕业生,定远县总医院医疗救治小组成员。

在这场抗击疫情战役中,不仅有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城院校友们,还少不了我院教师志愿者们的倾情付出!在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控指挥部发出号召后,我院迅速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报名,于第一时间组成了有医学背景的教师志愿者队伍,自1月29日起,分别到滁州站、滁州北站为出入滁州旅客开展体温监测志愿活动。

虽然他们不是在医院直面病毒救死扶伤,但同样也处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线!他们的默默坚守,辛勤付出,同样值得我们点赞!老师们,好样的!

千言万语,只说一句珍重。

英雄凯旋归来时,正是神州无疫时!

让我们向优秀的校友们致敬!

祝福城院!祝福武汉!祝福中国!

PS:文中所提人员为截至目前了解到的人员名单,还有未了解到的,在此一并表示敬意!(文稿:王旭;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