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家乡的热土上、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2022年寒假期间,校团委与各学院团总支积极组织我校“半根草”、护理学院“南丁格尔”、教育学院“行知青年”、医学院“医康+”、管理与信息学院“红踔堂”、艺术与传媒学院“艺+1”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近2000人,积极投身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助力疫情防控,喜迎祥和新年
春节期间,返乡人员持续增多且流动频繁,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增加,我校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挺身而出,全心投入高速路口值守、车站和社区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和执勤工作人员一起在风雨中值守,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万家团圆,助力家乡疫情防控,彰显城院青年担当!
“请出示您的健康码、行程码......” 护理学院18助产初专班的返乡大学生顾启迪正面带微笑地指挥往来车辆接受检查。在虎年春节期间,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坚守在来安县汊河新区高速出口疫情防控检查站,严格排查过往车辆。


谈到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体会时,顾启迪兴奋地说道:“虽然工作当天天气恶劣,但是参与这一项工作让我收货颇多,懂得了疫情防控工作十分不易。尤其是大风刮过来时那种寒冷刺骨的感觉,是我们在温暖的家里刷视频所体会不到的!疫情当前,大学生应当承担起责任,自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努力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心里还是感到很欣慰的,这也是我人生中很宝贵的一笔财富。”时值寒冬,这群可爱的人却在凛冽的寒风中默默坚守着,他们的背影化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滁州这座文明城市带来了爱和温暖!
二、 关爱老人健康,弘扬敬老之风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虎年春节,我校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基层干部的带领下,深入乡村、社区独居老人家庭以及“光荣之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社会温暖送到老人家中。
其中,教育学院20学前高专1班刘雨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社区“光荣之家”,帮老人做家务、包饺子,陪老人一起唠家常。看着老人开心的笑容,刘雨佳同学表示,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自己的明天!老人们年轻的时候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希望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关爱老人行动,让他们欢度晚年,传播正能量!在合影时,老人一再表示:“感谢上级组织、志愿者一直以来对于退伍军人家属的关心,让我们的心很温暖。”在这个冬天,在各处社区老人的家中,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顶着寒风,带着爱心,用体贴入微的关心,情意绵绵的问候,温暖了老人们整个冬天,为我们的社会送去了温馨祥和。




三、关爱儿童成长,呵护祖国未来
在假期里,我校返乡大学生们积极参加社区爱心公益活动,带领社区孩子们一起学习科学知识、进行作业辅导、开展手工创作等活动,与社区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度过充实快乐的寒假生活。
比如,来自20康复高专1班的徐心怡同学,这个寒假主动报名参加了滁州市“三社联动”试点项目——“四点半”爱心课堂志愿活动,成功当了一次“孩子王”。来到“四点半课堂”,教室宽敞明亮,各类图书齐全,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既有作业辅导,也有特色课程。作为志愿者的一员,徐心怡的第一节课程是寒假作业辅导。也许是第一次见面,小朋友们表现得有些腼腆,只是埋着小头写作业,有不会的问题也支支吾吾地不好意思问。徐心怡通过主动和孩子们沟通,他们之间关系逐渐亲密了起来,孩子们完成作业后会主动交给她检查,也会在下课之余围在她身边分享生活中的小趣事。“濠州剪纸”是“四点半课堂”开办的特色课程之一。 临西社区的小朋友们,在剪纸老师和志愿者们的指导下,认真地开始了剪裁、粘贴……“好开心,今天我亲手做了一面党旗,以后我也要努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参与活动的小朋友自豪地说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就是要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只学却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同于零。”徐心怡深有感触地如此总结。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徐心怡们学会走出书本,走进社会,学会与人沟通,并承担起青年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此过程中收获的经验也必将成为她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投身政务实践,展现青年担当
这个寒假,共青团滁州市委在各大高校遴选了一批优秀大学生在乡镇团委挂职锻炼,并组织开展了“智汇滁州.‘链’上家乡”大学生走进“八大产业链”、“暖冬行动”、“十个一”项目等实践活动,了解产业乡情,展现青年担当。其中,来自我校教育学院20小教高专3班的娄晓婷同学,在这个冬天的1-2月,她在黄泥岗镇团委挂职之路上留下了如此忙碌却又动人的实践轨迹:
①与团市委领导一起深入一线企业生产车间观摩学习、倾听企业发展文化,加深了对企业的认识;
②1月12日,跟随黄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对辖区7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送上了棉被,温暖了寒冬;
③为了贯彻落实团市委“十个一”活动目标,她和其他同事一起策划了面向儿童的爱心读书活动,通过向孩子们分发书籍,陪伴阅读,让孩子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引导和启迪,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爱的种子;
④积极响应南谯区委的号召,1月21日参与了南谯区委举办的“暖冬行动”活动,主要在滁州高铁站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提醒、体温监测、秩序维护,并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随时准备参与突发性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等服务;
⑤1月26日,协助黄泥岗镇团委在新时代文明站组织开展“春风大雅,翰墨芳华”的活动,她本人也积极加入到绘作春联的队伍中。通过开展绘作春联活动,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表达对新年美好的祝愿,为乡镇人民喜迎新春佳节增添更多年味、趣味。
繁忙的挂职生活结束了,回首工作,娄晓婷同学表示:“知家乡,感家乡,才能爱家乡!通过本次挂职锻炼,我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我想那就是我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五、 开展兼职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假期兼职工作,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好机会,也是大学生培养自身工作潜力的磨刀石。在寒假期间,我校众多返乡大学选择了力所能及的各种兼职工作,在实践中强化工作技能,培养工作潜力。其中,来自我校管理与信息学院20高乘高专1班的吴成凤同学,就选择了她熟悉的酒店服务工作。
酒店服务员,是一个细致的职业,它需要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细心。只有细心,才能通过顾客的举止、眼神及时发现其需求,服务周到,从而让客人满意。酒店的顾客,大多来自社会的四面八方,有着不同年龄、身份和秉性,可以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当一名优秀的服务员,非常考验细心、耐心、心理承受力、言行举止规范与礼节等等。在吴成凤看来,在这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好像在进行着生命的旅行,她不仅看到了家人团聚的幸福、友谊的真挚,也看到了人情的冷暖、成长的烦恼。
当被问到寒假为什么要出来兼职,吴成凤如此回答:“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绝不能一直蜷缩在象牙塔里,故步自封,而应该走出学校、深入社会,我认为社会实践就是接触社会最好的方式,也是让人成长的最好方式!”

六、投身公共服务,传播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是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在2022年寒假期间,我校返乡大学生踊跃投身公共服务事业,开展科普实践活动,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贡献青春力量。其中,来自教育学院19学前初专3班的尚雨同学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寒假期间,她志愿参加了全椒县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工作。
图书馆,是科学知识的海洋,也是安静修心的学习场所——“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尚雨同学表示,作为一个性情安静的女孩,她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不仅能够享受平静的时光,每天与图书为伴也让她增长了很多知识。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她每天耐心地做好图书防盗、检索、在馆情况、馆际间互借、归还等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为读者提供疫情防控等科普知识宣传,以及图书相关的咨询服务。此外,为了让读者们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她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每天乐此不疲地整理图书、打扫卫生,及时为各个馆藏室运送书籍等,努力让读者都能尽快借到心仪的图书。
谈到寒假的实践经历,尚雨自豪地回答道:“青年志愿者这一身份加之我身,使我倍感荣耀,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认真履行志愿者的职责,为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将志愿者精神传承下去!”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一大重要举措,它不仅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活力,同时也为家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今后,我校将持续深入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学子大更好地了解家乡、融入家乡、建设家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不负美好青春韶华!(文:王旭 图:团委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