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小岗精神润心田,青年担当助振兴 ——教育学院行知青年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实践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25    作者:     来源:     点击:

骄阳似火的盛夏,教育学院行知青年志愿服务队响应团中央号召,于7月14号奔赴凤阳小岗村,投身为期一周的2025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在这片镌刻着改革传奇的土地上,队员们触摸历史厚度,汲取奋进力量,以青春之名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聆听改革故事,深植精神根脉

抵达小岗村后,队员们首先聆听了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主讲的《弘扬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专题报告。书记的讲述如钥匙般开启历史之门,让“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从文字走向具象。

走进大包干纪念馆与沈浩纪念馆,展品无言,历史有声:18位村民按下的红手印凝结着破局的勇气,沈浩同志的工作日记里写满为民的赤诚。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再现了农村改革大幕开启的壮阔场景,也让“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直抵人心。

情景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中,队员们穿越回那个激荡的年代,在沉浸式体验中见证村民摆脱贫困的勇敢抉择,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专题学习,则为实践锚定方向,让大家深刻领悟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坐标。

扎根田野实践,厚植乡土情怀

“分田到户—责任田劳作体验”劳动实践课上,队员们脚踩泥土、手持农具,在翻土、播种、浇水的汗水里,亲身体味农耕的辛劳,读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意。

与大包干带头人围坐畅谈时,老人用朴实话语讲述当年“豁出去”的抉择:“穷怕了,就想试试能活出啥样。”那双眼历经沧桑却依旧坚定的眼睛,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改革者“敢为天下先”的脉搏,更坚定了传承精神的信念。

探访发展新貌,凝聚振兴力量

从匠心葡萄园的累累硕果,到稻田画里的乡村美学;从盼盼食品的现代化生产线,到电商直播间的热闹繁忙……队员们在企业参观中,看见小岗村产业振兴的多元图景,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蝶变。

自由实践环节里,队员们与旅游公司负责人探讨文旅融合,向博士站请教科技助农,和商会代表交流产业规划,听游客讲述对小岗的向往。多角度的走访,为助力乡村振兴积攒了鲜活素材与创新思路。

青春接力奋斗,续写改革新篇

此次三下乡之旅,既是探寻小岗精神的初心之旅,更是青春扎根大地的成长之旅。18枚红手印承载的勇气,沈浩书记践行的担当,如今正化为队员们心中的信念:青年当以创新为笔,以担当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新篇。

传承小岗精神,不是复刻历史,而是让敢闯敢试的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滁州城院的青年们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让改革精神在接力奋斗中永远鲜活!(文/图:杨维懂,初审:黄正顺,复审:陈立超,终审:刘亮)

上一条: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青春赋能文化传承 ——教育学院“三下乡”团队凤阳非遗传承实践纪实 下一条:教育学院:“红领巾”暑期实践营——用青春力量护航假期 大学生志愿者点亮小学生暑期托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