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系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设计系,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设计工作者。设计系下设4个专业、1个微专业,分别是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和增材制造微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反映了当前设计领域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数字化和技术融合方面。
(一)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这个专业通常涉及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商业空间等方向,培养学生在广告、出版、印刷、美陈等行业的设计与创意能力。
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该专业结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通过创意和技术手段,提升商品的外观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这个专业培养学生在数字媒体领域,如动画、游戏设计、影视栏目策划、UI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这个专业侧重于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图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交互设计,适合对数据处理和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
增材制造(微专业):增材制造即3D打印技术,这个微专业涉及3D建模、产品设计和制造流程,重点解决逆向工程技术、3D打印产品后处理、3D打印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能力和增材制造材料工艺筛选与产品质量检测的问题。
(二)师资情况
设计系现有教职工11名。其中,副高职称2人(18%),硕士10人(90%),双师型教师2人(18%);教学名师1名,教坛新秀3名,滁州市广告协会常务理事,设计系荣获“2023年度滁州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
(三)教科研情况
近年来,设计系教师承担教科研课题7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院级教学成果奖4项;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学院教学团队多次在安徽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佳绩,取得省赛及以上奖项共计164项。
设计系未来三年将聚焦于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教师团队发展、产教融合与行业合作、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品牌建设与社会影响几个核心领域,以确保我们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响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需求。
二、美术系
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成立于2023年2月,2000年开始招收示范类美术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学生。培养具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美术教育技能的小学美术教师、儿童美术辅导工作者,服务地方文化、教育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一)师资情况
美术系教学团队是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硕士学位占比100%,双师型教师占比80%,副高级职称占比50%。拥有安徽省级教学名师、安徽省江淮名匠、校级教学名师、校级思政教学名师各1名。
(二)教科研情况
近五年,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纵向教科研项目在学校各专业中排名前列,承担承担教科研课题82项。取得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凤画艺术》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填补我校国家精品课程的空白,为我校双高校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学院教学团队多次在安徽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佳绩,师生取得各级各类奖项共计100多项,参加各级各类画展200余人次。
美术系面向皖东地区,借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契机,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为区域建设做出新贡献,促进资源共享。让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基础美术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有创新意识,有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有扎实的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三、音乐系
音乐系成立于2023年3月,由声乐、键盘、器乐(音乐理论)三个教研室合并而成。音乐系包含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两个专业,其中音乐教育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共有教师33人。承担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专业课程,教育学院、护理学院部分课程。
(一)专业介绍
音乐教育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教学与管理、城镇文化建设,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毕业后能成长为具有较为扎实专业知识水平和较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小学音乐教师。
音乐表演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音乐培训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站、社会艺术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策划和培训,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成果
近5年来,音乐系教师指导学生获安徽省弹拨乐比赛二等奖1项。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一项。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3项,三等奖4项。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安徽省大学生喜迎二十大文艺演出二等奖2项,孔雀杯全国声乐展演铜奖1项。承担教科研课题近50项,取得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
未来三年,音乐系将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为推动学校美育教育迈上新台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