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的盛夏,我校2支国家级团队响应团中央号召,于7月奔赴凤阳小岗村,参加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在这片镌刻着改革传奇的土地上,队员们触摸历史厚度,汲取奋进力量,以青春之名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走进大包干纪念馆与沈浩纪念馆,展品无言,历史有声,18位村民按下的红手印凝结着破局的勇气,沈浩同志的工作日记里写满为民的赤诚。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再现了农村改革大幕开启的壮阔场景,也让“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直抵人心。与大包干带头人围坐畅谈时,老人用朴实话语讲述当年“豁出去”的抉择:“穷怕了,就想试试能活出啥样。”那双眼历经沧桑却依旧坚定的眼睛,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改革者“敢为天下先”的脉搏,更坚定了传承精神的信念。

在大包干纪念馆的特定展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情境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开课,队员们穿越回那个激荡的年代,在沉浸式体验中见证村民摆脱贫困的勇敢抉择,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专题学习,则为实践锚定方向,让大家深刻领悟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坐标。
为了让师生更贴近乡村,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实践团队来到田间地头,帮助村民进行农作物的养护工作。“分田到户—责任田劳作体验”劳动实践课上,队员们脚踩泥土、手持农具,在翻土、播种、浇水的汗水里,亲身体味农耕的辛劳,读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意;同时,通过与村民的交流,大家深入了解了乡村农业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方向。

从盼盼食品的现代化生产线,到电商直播间的热闹繁忙……队员们在企业参观中,看见小岗村产业振兴的多元图景,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蝶变。
自由实践环节里,队员们与旅游公司负责人探讨文旅融合,向博士站请教科技助农,和商会代表交流产业规划,听游客讲述对小岗的向往。多角度的走访,为助力乡村振兴积攒了鲜活素材与创新思路。
传承小岗精神,不是复刻历史,而是让敢闯敢试的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此次三下乡小岗村专项活动,既是探寻小岗精神的初心之旅,更是青春扎根大地的成长之旅,青年学子表示,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让改革精神在接力奋斗中永远鲜活。(图/文:各学院,初审:陈婷婷,复审:张秀梅,终审:秦海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