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学校多支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基层乡村,将电商直播与助农实践深度融合,在田间地头搭起“青春直播间”,以专业所长拓宽农产品与非遗产品销售渠道,用实干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田间实践打底,摸清助农“需求账”。各实践团队坚持“先调研、再行动”,深入乡村产业一线摸清底数。在全椒县西王镇龙山村,“红踔堂”实践小分队与滁州大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召开座谈会,围绕西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势、全椒非遗酱汁传承创新展开交流,细化电商直播从产品包装设计、话术打磨到流量运营的全流程方案;走进龙山生态种植园,队员们挽起衣袖参与西瓜、黄瓜采摘,亲身感受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为直播带货积累“一手素材”;在东张村的瓜田与梨园,队员们协助农民采摘西瓜、梨子,数小时的弯腰劳作让大家深刻体会农耕艰辛,更坚定了“帮农民把好货卖出去”的决心。

直播场景创新,打造助农“新窗口”。团队打破传统直播局限,将直播间搬进田间地头、非遗工坊,让“乡土味”与“文化味”成为吸睛亮点。在龙山村电商示范基地,队员们化身“带货主播”,手持刚采摘的西瓜向网友展示果肉色泽,现场切开试吃,用“脆甜多汁”的真实体验打动观众;推广全椒非遗酱汁时,队员们详细讲解酿造工艺,结合徽菜烹饪案例介绍食用场景,首场直播便吸引千余名网友关注,成功卖出十余单非遗产品。在全椒县东方徽酱生产基地,“红踔堂”小分队探访非遗徽酱酿造工艺,镜头下传统酱缸与现代电商碰撞出独特火花,单场直播带动徽酱销量超200瓶;艺术与传媒学院“红匠先锋”队则将直播与传统文化传承结合,在凤阳洪武明三彩工艺品有限公司,队员们一边直播展示明三彩沥线、施釉工艺,一边推广当地桃子,让传统工艺与特色农产品“双线出圈”。

多元协作赋能,交出助农“成绩单”。实践过程中,团队构建“校企合作+分工协作+调研反馈”的助农模式,确保直播助农实效。在校企联动方面,与地方文化传媒公司、非遗企业建立合作,精准对接产品资源与直播技术;在团队分工上,一组坚守直播间持续推介,一组负责订单打包核验,保障新鲜蔬果及时发往全国,东张村助农直播曾创下单日销售额突破万元的成绩。同时,队员们通过发放调研问卷,收集300余条村民对农产品销售、乡村基建的需求建议,为后续帮扶提供数据支撑。截至实践结束,各团队累计开展12场助农直播,实现销售额5万元,成功帮助西瓜、徽酱、明三彩工艺品等十余种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暑期“三下乡”直播助农实践,不仅让我校青年学子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能力,更以青春力量搭建起乡村与市场的“桥梁”。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电商助农+非遗传承”实践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基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用专业与实干续写“助农兴乡”的新篇章。(图文:各学院,初审:陈婷婷,复审:张秀梅,终审:秦海娇)